恢复水体本身的生态结构可以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通过水体的自净功能达到水体的自我净化,并达到水体和水体内生态系统良性协调发展。在已经发生水质恶化的水体中,完全依靠水体自发的修复作用和简单的物理修复方式很难*恢复水体中的生态结构。而在人工参与的条件下,系统而全面的恢复水体的生态结构可以达到水体生态系统良性协调发展的目的。
1、水生植物技术
水生植物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环境生态功能,利用水生生物法种植水生植物,通过植物的生长转移水体系统中的污染负荷,其发达的根系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场所,以分解水中污染物以供植物吸收,具有一定的吸收净化、澄清水质、抑制藻类的功能。
人为创造一定的条件,利用适合相应河流水环境的水生植物及其共生的微环境,构建适合水体特征的水生植物群落,能有效降低悬浮物浓度,提高水体透明度及溶解氧,为其他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改善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生态修复措施具有原位净化水质,同时也可以恢复水体中的水生生态结构、运行成本低、增加水体自净能力的特点。在自然未受污染水体中,生态系统十分复杂。在水体底质中、颗粒物的表面、驳岸表面上有大量的,这些是水体中**物质的主要分解者。在水体中的原生动物又以菌类为食。原生动物的捕食能够加速生物膜的更新。衰老的被捕食后,为新的的生长提供了生长空间,使的整体处于较活跃的状态。同时原生动物又是后生动物的食物而底栖生物,如螺蛳,和部分鱼类又以轮虫等后生动物为食。水体中生长的植物在为水体提供氧气的同时也为和微小动物的生长提供了附着空间水体底质和植物组成的复杂环境又为各种生物提供了不同的栖息地。整体的生态系统本身有着一定方向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在系统内部,生物之间相互促进或约束,保持着整体的功能和活力。
4、人工浮岛技术
生态浮床技术治理水环境与生态修复的原理是通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水体中氮、磷等植物必需元素的吸收利用,及其植物根系和浮床基质等对水体中悬浮物的吸附作用,富集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与此同时,植物根系释出大量能降解**物的分泌物,从而加速**污染物的分解,随着部分水质指标的改善,尤其是溶解氧的大幅度增加,为好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再通过微生物对**污染物、营养物质的进一步分解,使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终通过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吸附积累在植物体内和根系表面的污染物搬离水体,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大幅度减少,水质得到改善,从而为高等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创造生态环境条件,为终修复水生态系统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