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的现状

2019-09-21 浏览次数:508
河流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的生态环境,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逐渐忽视了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建设过程中将河流过分的人工化,建人工堤岸、水泥河道的现象层出不穷。城市中的河流逐渐成为人们远离的空间,污染的接受体。近年来,全国对河流的改造开始转变为景观绿化、水利建设、防污治污等方面的综合治理。营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生。

1.城市河流的现状

1.1空间形态

城市中形态蜿蜒曲折,大小不一的河流,现在大多数都被裹在一个钢筋混凝土筑成的河槽里。多变的空间形态被规整几何形态的人工河道取代。河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形态,也丧失了其本身具有的生态功能。

     

1.2生态环境

河流作为生态环境一个重要的线性空间,其生态功能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河流及湿地系统是孕育多种生物栖息的源泉,其水体及底泥中含有河流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生长繁殖的各类营养物质。其次河流还可以作为能量、物质和生物流动的通道,也可收集并转运河水,物质及生物群系通过该系统进行移动。同时河流也起到调节城市环境的作用,自然形成的河道土层能够过滤污染减少水体污染、较大程度的减少沉积物转移。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建设对河流系统的破坏,使城市河流丧失了生态循环系统,成为水泥河道里的单一的水体。失去了生态功能的河流较易遭受污染和破坏,比如污水雨水管线的混接错接、工业企业的偷排漏排,使河流遭受污染,发生水质恶化、动植物死亡等一系列问题。

1.3景观人文环境

城市河流本应是城市中良好的景观廊道。但是由于空间形态的改变,生态环境的破坏,城市河流成为臭水沟,完全丧失其美好的景观人文环境。于是城市中的人们更多的被留在乌烟瘴气的城市环镜,或被商业利益绑架在商业综合体及其附属的人工建造的开放空间,或是困在自己居住的房屋里。

1.4 成因分析

      城市化建设对待城市河流的不合理设计理念和价值观是导致河流问题的主要原因。许多种城市建设工程割裂了城市空间和河流等生态系统的共生关系,将河流当作隐患和灾害来处理。比如河流生态系统受到河道平直化和河漫滩农垦、修筑水坝、拦沙坝及其它河网改造、岸边工程等影响后,季节性淹没区减少,**湿地大量丧失,鱼类等洄游通道不畅,各类水生生物的栖息地被大量减少,甚至有的食物链发生中断。同时,由于人类对河流水文状态的过度干扰,原有的自然水生态系统逐步退化,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变差,水生态系统对区域水热平衡的调节能力减弱,水利工程常使河流生物栖息地成为不连续的缀块,除了河流地貌与生态系统结构改变外,孤立的栖息地不利于河流上下游间的生物基因交流,影响河流生物族群的迁移与生态演替,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现在,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应该是对立的,在城市建设同时可以考虑兼顾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即城市河流的生态发展。






guandao101.cn.b2b168.com/m/
联系我们

在线客服: 13585810915

联系人:谭经理

联系电话: 13585810915